当前位置:首页 > 读书笔记 > 正文

《作法自毙》的故事和道理启示

《作法自毙》的故事

商鞅原是卫国人,复姓公孙,名鞅,其政治才能一直得不到施展的机会,就游说秦孝公变法革新。秦孝公听了商鞅对秦国政治、经济、军事方面的透彻分析,大为振奋,立即任命商鞅为左庶长,主持变法。

商鞅变法,首先取消了贵族的特权,规定重新按军功大小给予爵位。

贵族由此失去了无功受禄的特权,对商鞅十分不满;但商鞅有秦孝公支持,贵族虽怀恨在心,却毫无办法。

秦国经变法以后,很快强盛起来,生产率大大提高,国库充盈,将士作战勇猛,威震六国。商鞅因变法有功,受封商地十五邑,号商君,人们从此称公孙鞅为商鞅。

变法过程中,太子的老师触犯了法律,贵族和朝臣对这件事抱着幸灾乐祸的态度,看商鞅怎样解决这个棘手的难题。商鞅为了新法能得以实施,请示孝公,依法严厉地作了公正处置。太子曾为老师说情,但无济于事。于是太子对商鞅开始恨之入骨,必欲除之而后快。

孝公在位二十二年驾崩,太子嗣位,史称惠文王。贵族们知道惠文王痛恨商鞅,便纷纷制造流言蜚语,有人甚至诬陷商鞅谋反。惠文王十分清楚商鞅没有谋反的动机,更没有谋反的可能,他只是为了出气,便下令逮捕商鞅。

商鞅自孝公死后,自知失去靠山,不敢久居京城,便返回了自己的封地。

当他风闻有人诬告他谋反的消息后,情知早晚必遭杀身之祸,便只身逃出家中,打算潜往他国,躲灾避祸。

天色渐渐暗了下来,寒鸦背着夕阳余晖,结队归林。商鞅急于逃离秦境,匆匆赶路,来到关下,不想被守关军士拦住,声称:“商君有令,黄昏后非公事不得出城。”

商鞅只好投宿住店。他来到一家旅店,要求住宿,老板走出来说:“既是客人,我们当然欢迎。请问您是谁,弄不清身份,我会被杀头的。这是商君的法令,违背不得呀。”

商鞅不敢承认自己的身份,走出旅店,仰天长叹:“我这是作法自毙呀!”商鞅后来被车裂而死。

2022042000451370.jpg

《作法自毙》的道理启示

一代明君秦孝公励精图治,知人善用,重用一代贤臣商鞅,实行变法。商鞅变法是战国诸强中最彻底的改革,为秦国灭六国、统一天下奠定了基础。改革必然会侵犯某些人的利益,所以改革者不仅要有过人的智慧,还要有超凡的勇气。商鞅最终被车裂而死,这是整个秦国的悲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