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读书笔记 > 正文

《饮鸩止渴》的故事和道理启示

《饮鸩止渴》的故事

“饮鸩止渴”出自《后汉书•霍谞传》:“譬犹疗饥于附子,止渴于鸩毒,未入肠胃,已绝咽喉。”

东汉时,担任过廷尉的霍谞,读了大量儒家经书,在当地出了名。霍谞有个舅舅名叫宋光,在郡里当官。由于他秉公执法,得罪了一些权贵,被他们诬告篡改诏书,而被关进监狱。

霍谞对舅舅的为人非常清楚,知道舅舅不可能干这种弄虚作假的事。他决定给大将军梁商写一封信,为舅舅辩白。

信中说道宋光作为州郡的长官,一向奉公守法,并得到朝廷的任用,怎么会冒触犯死罪的险去篡改诏书呢?这正好比为了充饥而去吃附子(药物名,有毒),为了解渴而去饮鸩毒,如果这样的话,还没有进入肠胃,到了咽喉处就已经断气了。他怎么可能这样做呢?

梁商读了这封信,觉得很有道理,便请求顺帝宽恕宋光。不久,宋光被释放。

2022040402395695.jpg

《饮鸩止渴》的道理启示

很多时候人们头脑发热时就像喝毒酒解渴一样,对行为不加思考,直冲直撞,不顾后果,于是吃亏的人很多,严重的还会搭上性命。

这则成语故事说明不管如何,都不能为所欲为做事不顾后果,否则自己不负责任的行为,只能让自己吃尽苦头。遇事应像霍谞一样先平静下来。找出事情的关键,然后想办法解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