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读书笔记 > 正文

《以貌取人》的故事和道理启示

《以貌取人》的故事

孔子有个学生名叫宰予,他口才很好,也好钻研问题。

那时,父母去世,子女要守孝三年。宰予就此向孔子提出了不同的看法,他说:“父母去世,守孝三年,时间也太长了。在这期间,什么事也不能做,那么,君子三年不习礼仪,礼仪必将废弃。三年不去奏乐,音乐定会失传 照我看,守孝一年也就可以了”

孔子说:“父母死后不到三年,你就吃白米饭,穿花绸衣,你觉得心安吗?”

宰予说:“安。”

孔子说:“你心安,你就那样去做吧……”

宰予退出以后,孔子说:“宰予真不仁啊!儿女生下来,三年以后才能完全脱离父母的怀抱。替父母守孝三年,是天下人都这样做的,宰予难道就没有得到过父母三年怀抱的爱护吗?”

孔子有个学生叫澹台灭明,他外貌很丑陋,孔子起初认为此人才学一般,但后来澹台灭明在江南讲学,有很高的声誉。

孔子感慨道:“我仅凭言语衡量人,在宰予身上出现了失误;仅凭相貌衡量人,在澹台灭明身上又出现了失误啊(吾以言取人,失之宰予;以貌取人,失之子羽)。”

2022040101503855.jpg

《以貌取人》的道理启示

一个人外貌的美或丑,并不等于他心灵的美或丑,所以,以貌取人,往往会做出错误的判断,就连孔子也不例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