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读书笔记 > 正文

《言犹在耳》的故事和道理启示

《言犹在耳》的故事

言犹在耳典出《左传•文公七年》:今君虽终,言犹在耳,而弃之,若何?

晋襄公去世后,因太子夷皋年少,晋人在立国君一事上感到十分为难。当时执掌国政的赵盾说:“襄公弟弟雍年长有经验,而且为人和善,晋文公重耳在世时,对他十分喜爱。雍的母亲是秦伯的女儿,与秦国关系友好,如果立他为国君,国内稳定,外邻友好,再恰当不过了。”

大夫贾季说:“不如立襄公的另一个弟弟乐,乐的母亲很受晋怀公、晋文公的宠爱,立他,百姓一定高兴。”
可是赵盾反驳说:“乐的母亲生活很放荡, 地位也卑贱。立国君应该找一个与大国有良好关系的人,乐的母亲是陈国人,陈国小,遇事无法援助。”

赵盾坚持立公子雍,而公子雍此时正在秦国,于是赵盾便派人往秦迎接。贾季也坚持要立公子乐,派人去陈国召来公子乐。

赵盾非常愤怒,以贾季曾杀人为理由,废了他的大夫职位。太子夷皋的母亲缪赢得知公子雍将回国,十分失望,日夜抱着夷皋在朝廷上痛哭。

她诉说着:“襄公有什么地方对不起大家?太子又有何罪?国内的不立,反而去国外迎接,你们将怎样处置太子呢?”

下朝后,她又抱着夷皋到赵盾家哭诉:“襄公生前把太子托付给你说,如果孩子成才,他便感激你;如果不成才,他便怨恨你。现在襄公死了,话还在耳边,你就抛弃太子,这是为什么呢?”

赵盾与诸大夫一向惧怕缪贏,在她的再三逼迫下,只好答应立夷皋为国君,并派人阻止公子雍人境。后人用“言犹在耳”形容对人家说过的话还记得很清楚。

2022032201484868.jpg

《言犹在耳》的道理启示

成语告诉我们说出去的话,要遵守承诺,不要自己说的话跟放屁一样,毫无作用,那样是很难让人信服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