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读书笔记 > 正文

《先发制人》的故事和道理启示

《先发制人》的故事

秦朝末年,项梁杀人后,带着侄子项羽畏罪潜逃,在吴中安定下来。项梁满腹经纶,颇有才华,不仅与当地的名士交往密切,而且还收了一些门客。闲暇时分,项梁也会教项羽研习兵法。项梁叔侄俩在吴中声名渐起。

公元前209年,陈胜、吴广发动农民起义,试图推翻秦朝的残酷统治。一时之间,很多地方官吏纷纷响应。会籍郡守殷通素闻项梁叔侄俩的声望,便请他们一起共谋大计。

项梁建议殷通尽快起兵:“目前,江西等地纷纷揭竿起义,消灭秦国的大好时机已经到了!先采取行动的人会取得主动权,能够控制别人,而后采取行动的人就会反受人控制。”

殷通听取了项梁的建议,命项梁叔侄俩与桓楚一起带兵。当时,桓楚逃亡在外,项梁便让知道桓楚下落的项羽去把他找来。

但是,项梁觉得生性多疑的殷通无法成就大事,便吩咐项羽趁此机会杀掉殷通。殷通手下的衙役因畏惧力能扛鼎的项羽,都不敢反击,并表示愿意服从项羽的命令。

随后,项梁高举反秦的旗号,在吴中起兵。项梁征收了郡县的精壮男丁,共计八千余人,浩浩荡荡向北挺进。

2022031709160854.jpg

《先发制人》的道理启示

先发制人与“后发制人”恰恰相反,在战争中先发动进攻者,能制伏或控制敌方,也就是说,先下手者可以拿到控制事态的主动权,从而控制敌方,后下手的就容易被对方控制。先发制人的一方往往是对决双方中力量强大的一方,否则很难具备先发制人的客观条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