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兔死狗烹》的故事
春秋时期,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打败,于是向吴求降,成为吴王的奴仆。后勾践终于骗得吴王信任,被释放回国。
在大臣范蠡和文种的辅佐帮助下,越王勾践积蓄力量,十年后一举灭掉了吴国。
范蠡深知勾践心胸狭窄,只可与之共患难而不能与之同富贵。于是在完成灭吴大任后,离开越国,过起了隐居生活。
范蠡离开后,因惦记好友文种安危,便托人带信给他说:“飞鸟尽,良弓藏,狡兔死,走狗烹。您怎么还不 赶快逃走呢?”
文种终因没听范蠡之劝而被勾践杀害,这就是“兔死狗烹”典故的由来。这一成语既可用于统治者残杀功臣良 将,又可用于普通朋友之间过河拆桥的恶行。
《兔死狗烹》的道理启示
1、当事物丧失了利用的价值,便失去了存在的意义。
2、患难易共,富贵难同。即人容易共患难,但不容易共富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