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桃李不言,下自成蹊》的故事
西汉初期,北方的匈奴不断南下骚扰,名将李广奋勇抗击,战功卓著,匈奴既怕他,又敬重他,称他为“飞将军”。
公元前119年,朝廷决定对匈奴再发动一次大规模的攻击,分两路向匈奴进军。已经六十多岁的李广主动请战,担任前将军,归卫青指挥。
李广在行进途中几次迷路。等他赶到会合地点,已比指定的时间迟了好几天。当时,匈奴已被卫青的大军打败。
会合后,卫青派手下的人问李广迷路的经过,并催促李广的部下快到卫青那里去听审受问。
李广说:“我的部下并没有罪,误期迟到的责任全在我一人身上,要审问就审问我。我现在亲自去大将军的幕府去听候审问。”
接着,李广对部下说,“我一生跟匈奴打了大小七十多次仗,这次跟着大将军出战,本来很幸运可以同单于的军队接触,没想到大将军又把我的队伍调开,让我走那条迂回遥远的路,而偏偏又迷失了路径,这岂不是天意吗?况且我已经六十多岁了,毕竟不能再同那些舞文弄墨的小吏去打交道了! ”说完,拔刀自刎。
司马迁在《史记》中评论说:“孔子曾经说过:‘如果本身正派,做得对,就是不发号施令也没有行不通的事;如果本身不正派,做得不对,就是发号施令也没有人听从。’这好像是针对李将军而说的。我看李将军诚实得像个乡下人,嘴里不会花言巧语。他死后,天下人不论是否与他相识,都非常悲痛。俗语说:‘桃花和李花是不会说话的,但它开放的时候,欣赏的人都在树下踩出小路。’这话虽然讲的是小事,但却可以用来比喻大事(谚曰:‘桃李不言,下自成蹊’。此言虽小,可以喻大)。”。
《桃李不言,下自成蹊》的道理启示
李广能以他的真诚和高尚的品质赢得了人们的崇敬。社会上多见的是大造声势,吸引眼球之辈;不乏的是为了出名,制造新闻之辈;更有甚者,为了出名,不择手段。二者相较,高下立见。
其实,一个人做了好事,不用张扬,夸耀,向别人邀功,人们就会记住他。只要能做到身教重于言教,为人诚恳,真挚,就会深得人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