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人面桃花》的故事
唐朝时,博陵书生崔护从外地赶往长安,参加三年一次的进士考试。崔护生得俊逸潇洒,性格孤高自傲。所以他一路行来,从不愿与他人结伴,只是独行独宿。
清明节这天,气候格外宜人,一派明媚春光。崔护一人出外踏青,信步来到郊外。一番游玩,觉得有些口渴,看见不远处,从红花绿树间露出一间村舍。远远看去,雅致宁静。
崔护看到此处如此清幽,心中暗想,这里的主人也一定风雅可人,不觉动了拜访的念头。他快步走去,轻轻地叩响柴门。门内却闪出一位年轻的姑娘,只见姑娘礼貌大方地问道:“公子,您是找人呢?还是有事?”
崔护见出门来的是位姑娘,觉得自己有些唐突,便对姑娘说:“走的路远,觉得口渴,想讨一碗水喝,望行个方便。”
姑娘听后,说:“请稍候。”
望着姑娘袅袅婷婷的背影,崔护不觉有些发痴。他接过姑娘递过来的水,一边喝,一边偷眼相看,只见那位姑娘倚在桃树下,双眉如画,眼如秋水,面似桃花,蜂腰纤细,楚楚动人,爱慕之情不由从心底升起。
第二年春天,崔护旧地重游,见绿柳含春,桃花盛开,一如去年。
崔护又来到村舍前,见茅屋依旧,但双扉紧锁,一股物是人非的惆怅油然袭来。他情不自禁地吟出一首诗,并题在门上:
去年今日此门中,人面桃花相映红。
人面不知何处去?桃花依旧笑春风。
题罢诗,崔护满怀失落,回到寓所。
《人面桃花》的道理启示
“人面桃花”是用“人面”、“桃花”作为贯串线索,通“去年”和“今日”同时同地同景而“人不同”的映照对比,把诗人因这两次不同的遇合而产生的感慨,回环往复、曲折尽致地表达了出来。
人生也总会有这种人生体验:在偶然、不经意的情况下遇到某种美好事物,而当自己有意追求时,却再也不可复得。
万事万物,总是在不停地变化,所谓沧海桑田,物是人非。但只要那份真情在,“桃花依旧,人面全非”也无所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