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读书笔记 > 正文

《价值连城》的故事和道理启示

《价值连城》的故事

春秋时期,有个楚国人名叫卞和。

一天,他在荆山发现块玉璞。这块玉璞外面包着一层石膜,只要把石膜剔去,就能雕琢成世间罕见的玉璧。卞和是个诚实的人,就抱着玉璞来到王宫献给楚厉王。

楚厉王让手下大臣们传看,大臣们看来看去,都说块石头,楚厉王为此非常生气。这时卞和请求让雕玉的技师检验,雕玉的技师来后,见这块玉璞很大,便十分肯定地说,这不是玉,是石头。

楚厉王气坏了,给卞和定了个欺君之罪名,命令武土砍掉卞和的左脚,卞和为此非常伤心。

时隔不久,楚厉王死了,楚武王即了位,卞和为楚武王一定会识得宝物,便又带着玉璞来献给楚武王。楚武王边手下大臣传看以后,又亲自观察那块玉璞,怎么看也不像玉,于是把雕玉的技师叫来,让他鉴别。

那个技师一口咬定是石块,这使楚武王大怒,下令砍掉卞和的右脚。后来,楚武王又死了,楚文王即了位。卞和不再去王宫了,而是抱着玉璞在荆山下痛哭。他一直哭了三天三夜,泪水都哭干了,流出血来。

这个消息传到王宫,楚文王知道后派人去调查这件事。派去的人问卞和为何痛哭。卞和止住哭声,理直气壮地说:“我不是为自己痛哭,我悲伤的是:明明是天下无双的玉璞,却被认为是石头,白白地被埋没了;明明是诚实的人,却被认为犯了欺君之罪,这世道太不公平了!”

派去的人将卞和的话传给楚文王后,楚文王立刻召他进宫命令雕玉技师剔除玉璞外面的石膜。经过技师的雕琢,楚文王终于得到一块晶莹的玉璧,果然世间稀有,价值连城。楚文王把这块玉璧当做国宝,称为“和氏璧”。

战国时期,赵国得到了这块和氏璧。秦昭襄王知道此事后,假惺惺地要用十五座城池同赵国换这块玉璧。赵惠文王怕得罪秦昭襄王,就派蔺相如带着玉璧到秦国去同秦昭襄王交涉。

结果秦昭襄王根本无意用十五座城换和氏璧,蔺相如凭借智慧和勇气,不辱使命派人带着和氏璧回到了赵国。

2022010902164676.jpg

《价值连城》的道理启示

“价值连城”典故告诉人们:一个人能至始至终地坚持着一件事,很难得。

一块在深山中看似石头的东西,卞和能认出那是一块宝玉,足见卞和有识玉的真本领。而那位雕玉的技师只凭肉眼,就主观臆断地把一块宝玉说成是一块石头,显然没有明辨真伪的能力。而楚厉王、武王偏听偏信,砍掉下和双足,残害无辜。

与厉王、武王相比,楚文王略高一筹。这位帝王注重调查研究,注重实践他改“相”玉为“理”玉,即把看玉改成磨玉,结果真相大白于天下。

如果不是遇到文王,和氏之壁不但难得光耀于世,恐怕连下和的性命都难以保全。和氏璧确实是价值连城的稀世珍宝,不然秦昭襄王怎不会想用十五座城池换取。

更难得的是,卞和为了自己的信念宁愿遭到各种挫败而宁死不屈,着实了不起。卞和为了自己的信念,宁愿被厉王、武王刖了左右脚,也不甘心失败,因为他坚信自己的那块玉是玉而不是石头。

同时也说明,坚持真理,坚持原则,须付出巨大的代价,甚至宝贵的生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