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读书笔记 > 正文

《道不拾遗》的故事和道理启示

《道不拾遗》的故事

商鞅,原名卫鞅,卫国人,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。他在秦国进行改革,因功劳显赫而被秦王封赐商地十五邑,故称商鞅。

商鞅年轻时从卫国逃到了秦国,他劝说秦孝公治理国家要以法制为本。秦孝公听从了他的建议,任他为宰相。随后商鞅制定了一系列的新法, 废除了维护贵族特权的旧法。这就是历史上有名 的“商鞅变法”。

他坚决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,不管是什么人,只要对国家有功,就应该予以奖励。他鼓励耕织,生产多的可免去徭役。他认为,贵族世袭的制度应该废除,应当按军功的大小给予不同的爵位等级,执法应该严明,不讲私情,以法为准。

商鞅的变法遭到了贵族势力的反对,但在秦孝公的支持下,变法很快就推行开了。

由于商鞅积极地推行变法,老百姓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了,军队纪律严明了,兵士们都乐意去打仗。民风也变得纯朴起来,社会秩序安定下来,竟达到了夜不闭户、道不拾遗的程度,秦国由此一天天地强大了起来。

2021121702453584.jpg

《道不拾遗》的道理启示

商鞅变法启示人们,事无大小,遇到难题不能解决,哪怕到山穷水尽的地步,一定要想到去变化,用合理的变化来解决难题。如果一味地走老路,只会越走越窄。

“改则进”,改革是社会发展到一定时期所酝酿的一种特殊形式,人只能当“弄潮儿”顺应历史的潮流,并积极推动它,而不是当时代发展的“绊脚石"。

积极推动变法的商鞅正是那个时代的弄潮儿,因此,秦国大受其利,道不拾遗,夜不闭户,社会风气日益良好,国家实力逐渐强大,最终鲸吞六国,完成了统一六国的壮举。提高人们道德修养和自身素质的前提,首先是拥有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,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