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读书笔记 > 正文

《出类拔萃》的故事和道理启示

《出类拔萃》的故事

伊尹是殷商初期的名臣。

孤竹君是商王朝所分封的一个小国的诸侯,他的长子叫伯夷,三子叫叔齐。孤竹君命叔齐为 继承人,但孤竹君死后,叔齐却让位于伯夷,伯夷不受,兄弟二人便一齐投奔西伯姬昌。姬昌伐商,伯夷、叔齐坚决反对。姬昌灭商后,伯夷、叔齐便拒绝吃周朝的粮食,隐居首阳山,后饿死。

后来,公孙丑问他的老师孟子:“能不能将伊尹、伯夷与孔子相提并论,同称为天下圣人呢?”

孟子回答得十分干脆、简洁。他说:“当然不能,孔子是有人类以来唯一的圣人,谁也没资格与孔子相比。”公孙丑又问:“那么这三位贤人中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?”

孟子回答道:“有,比如伊尹甘冒篡位反叛的恶名,放逐了太甲,使商汤王的社稷不致倾覆。这件事,孔子会做,伯夷也会这么干。伯夷不愿违背父亲的意志,放弃了诸侯的封爵,甘愿忍受贫寒, 孔子与伊尹会采取与他相同的办法。这三位贤人如果当了国君,他们都有足够的威望统一天下,使天下诸侯按着规定的礼节来朝见。如果让他们去做一件违反道理的事,他们都会拒绝,比如让他们去杀一个无辜的人,哪怕会因此获得天下,他们也会同样拒绝。这是他们的相同之处。”

公孙丑追问道:“既然他们都绝不做坏事,那还有不同的地方吗?”

孟子继续回答道:“不同的地方差别就太大了。你应先了解一下孔子的学生是怎样评价孔子的。宰予说:‘我的先生比尧舜高明得多。’子贡说:先生能够从一国的礼制来判断它的政治情况。听到一国的音乐,就可以了解它的品德教育水平。孔子的治国思想是千秋万代的君主所必须遵循的最高原则,谁违背了孔子的治国思想,谁就会亡国。’伊尹和伯夷都是属于一个时代的贤人, 他们没有功垂百代的治国思想,有如说‘世上同类 很多,但高下不同,比如麒麟与走兽,凤凰与凡鸟,圣贤与常人,江海与溪流。圣人与常人都是人,属于同类,但圣人远远超出了同类,比同类中优秀的还优秀许多(出乎其类,拔乎其萃)。’孔子是圣人,没人可比。”。

2021121303190749.jpg

《出类拔萃》的道理启示

无论是孟子还是有若,都忽视了“青出于蓝而胜于蓝”的道理。有道是:“长江后浪推前浪,一浪更比一浪高。”没有哪个人是绝对至尊的。

成语告诉人们,做人不能甘于平庸,而应努力成为一个出类拔萃之人,敢于挑战至尊,挑战权威。唯有如此,一个人才能拥有舒适的生活,尽享人生之乐。历史与社会的车轮也才能在这种不断地超越中滚滚向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