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朝三暮四》的故事
战国时期,宋国有个老人养了一群猴子,人们称他为“狙公”。他家境并不好,但非常喜爱猴子, 宁可自己省吃俭用,也不让猴子们饿肚子。
狙公和猴子们朝夕相处,双方极为融洽。就连猴子们的想法,狙公看上一眼就会明了,而他说什么,猴子也都能理解。
但是时间长了,狙公不胜负担。猴子很贪食,没完没了地吃,狙公实在供应不起,只好来减少它们的食物,可又怕它们不顺从,因此想了一个办法。
一天,狙公对猴子们说“以后每天早上给你们三个栗子,晚上四个,够了吗? ”猴子们听了,又跳又叫地发起怒来。
过了一会,狙公改口说:“好吧,那就早上给四个,晚上给三个,这样够吃了吗? ”猴子们听了,都高兴得抓耳挠腮。
成语“朝三暮四”由此而来,后来加以演化,有了更丰富的意思。
《朝三暮四》的道理启示
朝三暮四这则成语典故告诉人们,要善于透过现象看清本质,因为无论形式有多少种,本质只有一种,看问题不要只停留在表面,或被表面现象所迷惑,应该看到其本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