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不因人热》的故事
典出《东观汉记•梁鸿传》。梁鸿省孤,以童幼诣太学受世,治《礼》、《诗》、《春秋》。常独坐止,不与人同食, 比舍先炊已,呼鸿及热釜炊。鸿曰:“童子鸿,不因人热者也。”灭灶更燃火,鸿家贫而尚节,博览无不通。
东汉时,文学家梁鸿为人孤傲,清贫自守。他同妻子孟光一起隐居在吴地,替别人当佣工。由于生活困难,常常寄居在别人家里。
有一次,梁鸿夫妇寄住在一户当地人家里,这家人做完饭后,见梁鸿还没有生火做饭,就关心地说:“我的饭已经好了,灶里的火还燃着,你何不趁着余火,接着做饭呢?”
梁鸿听后,就像受到了羞辱一样,正色说:“你的好意,我们心里是知道的,但一个人处世,怎么能利用别人的余火来为自己加热呢? ”梁鸿说完,舀来水灭掉灶中的火,重新升起火做饭。
后人用“不因人热”比喻性情孤傲、不依赖别人。
《不因人热》的道理启示
《不因人热》告诉我们做事不能够依赖别人,求人不如求己,自己有能力才是真的有能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