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读书笔记 > 正文

《安如泰山》的故事和道理启示

《安如泰山》的故事

汉景帝任用富有才能的政治家晁错为御史大夫。那时,诸侯的势力很大,土地又多,有些诸侯不受朝廷的约束,特别是吴王刘濞野心很大,暗中图谋叛乱。

晁错眼看这样下去对巩固中央集权不利,就对汉景帝说:“吴王一直不来朝见,按理早该把他办罪。他越来越狂妄自大,还私自开铜山铸钱,煮海水产盐,招兵买马,准备叛乱。不如趁早削减他们的封地。”

当时汉景帝还是有些犹豫,说:“好是好,只怕削地会激起他们造反。”

晁错说:“诸侯如果存心造反的话,削地要反,不削地将来也要造反。现在造反,祸患还小;等将来他们势力雄厚了,再反起来,祸患就更大了。”

汉景帝便决心削减诸侯的封地。刘濞于是联络楚、赵、胶西、胶东等国的诸侯王阴谋策划叛乱。

枚乘当时在吴王刘濞府中担任郎中,作为吴王刘濞府中郎中的他,清醒地看到刘濞阴谋反叛的祸害,写了《上书谏吴王》,对刘濞进行劝谏。他说,“您要是能够听取忠臣的话,一切祸害都可以避免。如果一定要照自己所想的那样去做,那是比垒鸡蛋还要危险,比上天还要艰难的。不过,如果能尽快改变原来的主意,这比翻一下手掌还要容易,也能使地位比泰山还稳固。”

但刘濞执迷不悟,听不进良言善劝,反而加紧进行阴谋活动。枚乘看再跟着他十分危险,便离开吴国,来到都于商丘的梁国,在粱孝王刘武府中做了宾客。不久,吴王刘濞打着“惩办奸臣晁错,救护刘氏天下”的幌子,发动了“七国之乱”。

看到叛军声势很大,汉景帝有些害怕了。此时,朝廷上有个妒忌晁错的人就说七国发兵完全是晁错引起的,劝汉景帝说,只要答应七国的要求,杀了晁错,免了诸侯起兵的罪,恢复他们原来的封地,他们就会撤兵回去。紧接着,又有一批大臣奏章弹劾晁错,说他大逆不道,应该腰斩。汉景帝为了保住自己的皇位,批准了这个奏章。就这样,一心想维护汉家天下的晁错,莫名其妙地被腰斩了。

这时,枚乘征得粱孝王刘武同意,又写了《上书重谏吴王》,劝刘濞罢兵。但刘濞的目的是夺取皇位,不但不肯罢兵,而且气焰更加嚣张。这时,汉景帝才看出刘濞醉翁之意不在酒,便决定镇压,让刘武坚守睢阳,让周亚夫等人率师平叛。

经过斗智斗勇,大将周亚夫率领军队打败了吴楚叛军。楚王刘戊自杀,吴王刘濞逃到东越被杀,其余五个诸侯王也自杀或被杀。这场叛乱只有三个月就彻底失败了。

七国之乱平定之后,枚乘因为《上书谏吴王》所表现出来的远见卓识而名声大震。汉武帝派人征召他进京做官,可惜他还没到京城,便死于途中。

2021112111503897.jpg

《安如泰山》的道理启示

枚乘多次进谏刘濞的故事,阐述了古代君王一定要选贤明谏,才能使地位像泰山一样安稳的道理,否则只会像刘濞一样,最终落得身败名裂。对于人们而言,也要正确认识自己,谦虚和善,知错能改,才会有所建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