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休戚相关》的故事
春秋时期,晋国的国君晋悼公姬周,年轻的时候曾因受到晋厉公的排挤,无法留在晋国,只好客居周地洛阳,在周朝世卿单襄公手下做事。单襄公很器重他,把他请到自己家里,就像对待贵宾一样地招待他。
姬周虽然年纪轻轻,却表现得十分老成持重。他站立的时候稳稳当当,毫无轻浮的举动;看书的时候全神贯注,目不斜视;听人讲话的时候恭恭敬敬,很有礼貌;自己说话的时候总是忘不了忠孝仁义;待人接物的时候总是十分友善、和气;他自己虽然身在周地,可是听说自己的祖国晋国有什么灾难时就忧心忡忡,听说晋国有什么喜庆的事情时就非常高兴。所有这些表现,单襄公都看在眼里,认为他将自己的忧愁喜乐与晋国的命运连在一起,是不忘本的表现,将来一定大有前途,肯定能回到晋国去做个好国君。
因此,单襄公对姬周更加关心、爱护。不久,晋国国内发生了内乱,原来一直害怕失去权力而排挤王室公子的晋厉公被大夫栾书、中行偃所杀,晋国政局陷入了大动荡。
于是,晋国大夫就派人到洛阳来,把姬周接了回去,让他做了晋国的国君。
晋悼公即位时年仅十四岁,即位之初、便承担起复兴霸业的重任。晋国朝野上下,都对他寄予厚望。
晋悼公首先将厉公之死归罪于厉公心腹夷羊五等人,既对厉公被杀向国民做了交待,又巩固了与正卿栾氏和大族中行氏的关系,稳定了厉公被杀后的混乱局面。
为平衡卿大夫之间的关系,他又对世代有功的其他旧族委以重任,一反景、厉两代打击世卿的方针,消除了君臣之间的信任危机。
以德治国,是晋悼公执政后的主要策略,他放弃公私旧债,减轻赋税劳役,减缩开支,禁止浪费。德政的施行使国内矛盾趋于缓和,社会生产力得到发展。
晋悼公以仁义政策对待中原诸侯,革除外交弊政,重订同盟国的朝聘和贡纳制度以减轻职贡太重的诸侯国的负担,平均劳役,公平公允地处理同盟内部的事务。同盟稳固,晋悼公开始与楚国争霸。
为有效孤立楚国,加强诸侯联盟,凸现霸主地位,晋悼公不断召集诸侯会盟。他改革文公三年一聘、五年一朝的旧礼仪,以讨伐叛逆,救弱扶倾,伐郑救宋为核心,从公元前571年到公元前562年,九年内九合诸侯。
通过频繁的会盟,将齐、鲁、宋、郑等国紧密团结在晋国周围,将晋国霸业推至巅峰。
《休戚相关》的道理启示
姬周在周地时,还时刻关注着晋国的吉凶祸福,所以他做了国君之后,以国家的兴盛和百姓的安乐为己任,实现了晋国的复兴。
从古至今,一个人无论到了什么地方,他的命运总是与祖国紧密相连,休戚相关,国家的祸患就是每个人的祸患,国家的兴盛就是每个人的福运。只有切实为自己的国家和同胞做出应有的贡献,个人才能得到真正的喜乐和幸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