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读书笔记 > 正文

《门可罗雀》的故事和道理启示

《门可罗雀》的故事

汲黯,字长孺,濮阳(今河南濮阳)人,西汉初年名臣。他年轻时为人耿直,办事公道,无论远亲近邻,还是亲朋友人都非常尊重他。

经地方官员一级级推荐,最后连汉武帝都听说了汲黯的公正廉明,立即任命他为主爵都尉。不久,又调他任东海太守。由于汲黯在太守任上的政绩也十分突出,后来又再次被调回朝廷任职。

汉武帝初年,北方边境经常受到匈奴的袭扰。汉武帝觉得这样下去,不但百姓受苦,而且还会使得匈奴有恃无恐,发展下去势态会更加严重,便决定调集重兵重重地打击匈奴。

汉武帝把自己的想法告诉给各位大臣,让他们发表看法。许多大臣觉得大汉的国力还不足以承担这样的压力,但又不敢直接说出自己的看法。只有汲黯直截了当地谈出了自己不同的意见。

他对汉武帝说:“臣曾听说高祖率大军三十万被匈奴围困在平城,连猛将樊哙都被围在军中,难以突围。现在,陛下勇略不如高帝,将军不如樊哙,这仗打不得! ”

听了汲黯的话,汉武帝心中十分不悦,对汲黯的看法有了改变,后来干脆罢了汲黯的官。

当汲黯官至九卿高位时,每天到他家中来访的宾客络绎不绝,如今却几乎没有人再去拜访。

司马迁写汲黯的传记时,曾发出如此的感叹:“像汲黯这样的人,居官时宾客很多,一旦免职,竟无一人来探望。门外冷落得可以设网捕鸟(门外可设雀罗),太可悲了!”

2022012202205692.jpg

《门可罗雀》的道理启示

一个人在得势的时候,人们争相攀附,纷纷讨好于他;而在失意的时候,人们却又远离他,纷纷与其划清界线。这是一种世态炎凉的现象,必须对其进行坚决的批判。

趋利避害是人的本性,但是,对待他人要始终如一,尤其是朋友落难之时,更应给予更多的关怀,因为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。这样我们的社会才会更温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