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读书笔记 > 正文

《毛遂自荐》的故事和道理启示

《毛遂自荐》的故事

赵惠文王九年(前291年),秦国派大军围攻赵国的都城邯郸。赵王派平原君到楚国去请求援助,并与楚国订立盟约,共同抵抗秦国。

平原君计划带领二十名门客跟他一道去楚国。他说:“这次到楚国去,如果能用文明谈判的办法达到我们的目的,当然是最好的了。但若不能如愿以偿,那就用非常手段,迫使楚王在谈判场所歃血为盟,所以和我同去之人必需都得具有文韬武略才成。”

可是挑来选去,平原君只选上了十九个人,其余再也没有合适的人选了。

这时,门客中有个名叫毛遂的人,走上前来,向平原君自我举荐道:“我听说您将去楚国订盟,并决定和十九名门客一块去。现在还缺一名,希望您让我来充当一员,随您同往。”

平原君不以为然地说:“凡是有才德的人,在社会生活中,就像一把锥子装在口袋里,那锥尖立刻就能被发现。而今先生在我门下已三年,我从没听说过你这个人,可见先生没有什么真本领。而这次的任务又非同寻常,您还是留在家里吧。”

毛遂就平原君“锥处囊中”这个比方接下来说:“我只是今天才请求像锥子一样待在口袋里罢了,假如我早就遇到这种机会,我的本领也早就表现出来了,它何止只像锥子那样仅仅露出一点尖端而已?”

平原君听他出言不凡,便决定带他同行。开始,其他十九个人都以轻蔑的目光看着毛遂,但毛遂在途中的谈论,却使他们渐渐地钦佩起来。

到了楚国,平原君与楚王谈判结盟抗秦之事,从早晨一直谈到中午,说得唇焦口燥,订约的事还是决定不了。那十九名门客便对毛遂说:“先生上去吧。”

毛遂手握宝剑,踏上台阶,急速来到平原君与楚王面前。楚王厉声喝他下去。毛遂昂首向前,答道:“您这样呵斥我,只因为仗着眼下楚国人多,可现在我离您只在十步之遥,人多已无济于事,您的命控在我的手里。有我们平原君在此,您吼叫什么呢?”

接着毛遂讲了一番订盟对楚国有利的大道理,软硬兼施,终于迫使楚王当场歃血定约。

后来,平原君赞叹说:“毛先生三寸不烂之舌, 强过百万大军啊。”

2022012202161560.jpg

《毛遂自荐》的道理启示

遂自告奋勇争取机会跟随平原君出使,到达楚国后展现出超于他人的聪明才智,迫使楚王出兵救援赵国。

成语告诉人们,有才能还需要有机会施展,真正有才能的人是不会浪费自己的本领的。即使别人不给提供机会,也要主动出击,创造机会。一旦机遇成熟,无需等待他人的推荐。羞羞答答,畏缩不前,只会在碌碌无为中泯灭自己才华和本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