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举案齐眉》的故事
东汉时,有个名叫梁鸿的穷书生,依靠勤奋进人当时的最高学府----太学。梁鸿完成学业后,回到了家乡。他一点也没有太学生的架子,还是像农民一样下地干农活。县里有个孟大爷非常有钱,他什么都满意,就是女儿不肯出嫁。
有一次,孟大爷生气地问道:“你已经30岁了,难道一辈子不嫁人?”
女儿回答说:“除非像梁鸿那样的人,我才会嫁给他!”孟大爷听了,赶紧托人去向梁鸿传达女儿的心意。
梁鸿觉得孟小姐很合适,就央人去求婚,孟家自然马上答应。不久,梁鸿便和孟小姐成了亲,可是一连七天,梁鸿却不与新娘子说一句话。孟小姐十分奇怪,猜不透他为什么这样,便跪着问他这是为什么。
梁鸿不能不开口了,开诚布公地说:“我想娶的是生活俭朴的妻子,这样才能跟我一块儿种庄稼,过隐居生活。现在你穿的是绫罗绸缎,戴的是金银珠宝,这哪里是我所希望的呢?”
孟小姐说:“我身上穿的是婚礼服。但我知道你的心思,所以,早就准备了粗布衣服麻布鞋,何必为此操心呢? ”
说完,她退到内室,摘去首饰,换上粗布衣服,挎一只筐子出来。梁鸿见了,高兴地说:“这才是我的好妻子!”说罢,他高兴地给妻子起了个名字:孟光。
后来,他们搬到了吴中,故意投奔到富翁皋伯通那里,向他借了一间房子住了下来。
梁鸿天天出去给人家舂米或者种地,孟光在家里纺纱织布。每天当梁鸿回家的时候,孟光就托着放有饭菜的盘子,恭恭敬敬地送到梁鸿的面前。为了表示对丈夫的尊敬,她不仰视他,并且每次总是把盘子托得跟眉头平齐。梁鸿也总是很有礼貌地双手接过盘子。
一次,皋伯通看到了他俩互敬互爱的情景,知道梁鸿不是平常的庄稼人,就把他一家接到自己家院里,并且供给他们吃的和穿的,让梁鸿安心读书做文章。
不久,梁鸿病死了,孟光才带着儿子回到老家去。
“举案齐眉”是说把端饭的盘子举得高高的与眉毛齐平。形容夫妻互敬互爱。
《举案齐眉》的道理启示
故事中的梁鸿选朴素的孟光为妻,两人共同劳动,互助互爱,婚姻美满,堪称典范。
中国古代先贤在弘扬礼德时认为,人与人之间的敬让,正是知礼守礼的表现。《礼记》中说,如果心胸广阔坦荡而不过分,那就是真正把《乐》学好了;如果端庄恭敬而不烦琐,那就是真正把《礼》学好了。
梁鸿夫妻修有懿德,学有知识,生活中相敬如宾,其文质彬彬正如陆游《读後汉书》所叹:“赁春老子吾所慕,垂世文章宁在多?诗不删来二千载,世间惟有五噫歌。”
礼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,其主要功用与价值在于“和”。在日常生活中,人与人之间应该相互尊重,对人以恭敬,自身以庄重,这样才能得以尊重;心中怀有恭敬之情,行之以恭敬之礼,与人相处应有无人不如己的谦虚心态,这种内在素质和外在风度的统一,文质彬彬,有敬有让,才是理想人格的风范。敬是礼的灵魂,敬生礼,礼生和,和为贵。人与人之间的互相敬让,是源于内心的仁爱,也是对对方人格的尊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