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鞠躬尽瘁》的故事
公元234年2月,蜀汉丞相诸葛亮派使者到东吴,联络吴主孙权同时出兵,东西两面夹击曹魏。四月里,诸葛亮就亲率十万大军再出祁山(今甘肃西和县西北),屯兵五丈原(镇名,在今陕西岐山县南)这已是诸葛丞相第六次出兵北伐了。
曹魏在这一带的防守大将是司马懿。他素来害怕诸葛亮,他一听到诸葛亮屯兵五丈原,就下命令说:“只守不战!”
他为了安定军心,还对将士们说:“蜀兵远道而来,耗费粮食多,只要我们坚守三、四个月,他们必然退去。”其实,诸葛亮早已料到了对方会使这一招,因此他利用木牛流马早就运送了大量粮食,蜀军一年半载都不会断粮。
同时,诸葛丞相这次还做了长期打算,他下决心,北伐不成功,就不回成都了。他已抽出一部分士兵就地开荒种粮,不怕司马懿再用拖延战法。
诸葛亮来到五丈原后,就不断地派人给司马懿下战书,说不出来交战就是“胆小鬼”,不算是好汉。司马懿好像没听见似的,硬是不出战。
这时,有人向诸葛亮献计,说是给司马懿送去一套妇女服装,外加发钗、耳环,还配上胭脂、花粉,告诉他如果再不出战就打扮打扮回魏都洛阳去算了。以此来羞辱他,激他出战。
这一招也确实起了点作用。司马懿身边的人,气得嗷嗷叫,一定要请求出战。但是确有些真本事的司马懿却没有上当,他一面做工作把将士们的火气压下去,一面又热情地招待送东西的蜀国使者。
他一点也不讲打仗的事,只是问:“诸葛先生可好?事情忙不忙,睡觉好吗?胃口如何?”使者还以为这些都是客套话,就如实地回答说:“诸葛丞相起得早,睡得晚,军中事无巨细,都要亲自过问。胃口也不好,一天只吃很少的饭。”
使者走后,司马懿就高兴地对将士们说:“诸葛孔明,吃得少,事务烦,他活不多久啦。”
确实,诸葛亮一天到晚,叉忙又烦,累得汗流浃背。许多人都劝他爱护身体,不能这样不顾一切地干。诸葛亮虽说感激,但又总是说:“这些我不是不知道,只是我受了先帝托孤的重任,唯恐自己尽力不够,辜负了先帝。”
没想到,这次出师北伐不久,诸葛亮就感到身体越来越坏了。到了这年八月,与司马懿相持了一百多天后,就病倒了。开始,诸葛亮还想坚持一下,哪知病情越来越重,他只好派人向后主刘禅报告了病情。
刘禅急忙派尚书仆射孝福赶到五丈原去代他向丞相问安。这时,诸葛亮难过地流着眼泪说:“我不幸半途而废,没完成北伐大事,辜负了先帝的嘱咐。我死之后,你们千万要忠心辅佐皇上,为国家出力。”
诸葛亮勉强起得身来,叫左右的人扶他上小车,他还想最后一次到各营去看一看将士们。可是他才看了几个营寨,已经头晕眼花,昏昏沉沉了,他对着军营,面对士兵们,长长地叹了口气,说:“唉!我再也不能临阵讨贼了!国家没能统一,人民吃尽苦头,天哪!这叫我太难受了!”
没有过几天,这位三国时伟大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就去世了。那时,他才只有五十四岁。
刘备托孤之后,诸葛亮竭尽余力辅佐刘禅,在六次出祁山北伐中,曾两次上《出师表》将自己的忠心、志气阐述表达出来,并发誓要不惜一切的来报效国家和人民。他在《后出师表》中说:“臣鞠躬尽力,死而后已,至于成败利钝,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。”意思是说:我一定要尽我的全力,坚决地干下去,直到死了才罢休。关于干的结果是成功还是失败,是顺利还是困难,那却是我预料不到的事啊! 根据这段故事,后来人们就引出“鞠躬尽瘁”这个成语。
《鞠躬尽瘁》的道理启示
这则成语典故集中体现了诸葛亮忠心耿耿、克己奉公的高尚品格和鞠躬尽瘁、死而后已的奋斗精神。这种尽职尽责的品格和精神为后人做出了表率。尽职尽责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,是人们应具备的素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