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读书笔记 > 正文

《风声鹤唳》的故事和道理启示

《风声鹤唳》的故事

东晋孝武帝太元八年(383年),前秦宣昭皇帝苻坚率三十万大军渡江南侵,号称百万之师,企图一举灭晋。孝武帝派大将谢石、谢玄领兵八万, 北上迎敌。

在安徽洛涧附近,晋军以逸待劳。谢玄审时度势,趁苻坚急于进攻硖石的机会,启请谢石应允,派勇将刘牢之率精兵五千夜袭前秦军营垒,击溃苻坚拥有二十五万人的先锋部队,杀死梁成、王显等十员大将和万余士卒,大挫了前秦军的锐气。

接着晋军水陆并进,占据了有利地形。苻坚内心恐慌,不敢大胆进军,只得先靠淝水北岸布阵。这时谢石、谢玄派使者去见苻融,要求前秦军稍往后退,让出一块地方,以便晋军渡过淝水与之决战。

苻融当时妄图乘晋军过河之际突然袭击,一举消灭晋军,因此接受了晋军的要求,传令退兵。

不料后退令一下,士兵们以为前面打了败仗, 就转头慌张奔逃,无法止住,乱了阵脚。晋军乘机渡河追击,杀得前秦军丢盔弃甲,尸横遍野。苻融阵亡,苻坚中箭负伤,率残兵败将往淮北逃窜,一路上不敢安营休息。听到风声和鹤叫(风声鹤唳),前秦军都以为是晋军追来了,吓得不敢走大路,夜间只好露宿在田野里。

士兵们又冻又饿又怕,最后逃回去的只有十分之二三。淝水一战,前秦军几乎全军覆没。不久,前秦政权就垮台了。

2021122302042988.jpg

《风声鹤唳》的道理启示

乐观的人们在面对挫折时,其冷静达观的心态值得赞赏和学习;而信念不够坚定的人在面对挫折时,其惊慌失措、缺乏判断力的心态也值得引以为鉴。苻坚就是一个在遭遇挫折时无法以正确心态来面对的典型例子。他在遭遇败仗幸运地逃脱之后,原本可以选择搜集散兵游勇、安营扎寨,在辨清形势后权衡自己的实力,来作出下一步的决定。然而他却在逃脱的路上就已经失去了直面挫折的信念,甚至连听到风声和鹤叫声都以为是敌人的声音,连冷静的判断力都已经失去了,这才是苻坚后来一败涂地,一蹶不振的根本原因。